督促“三落实” 实现“三转变” 鱼峰区创新城市“三无”小区治理模式
发布日期:2020-05-07 11:00 来源:鱼峰区委区政府督查绩效办 |
鱼峰区共有居住小区426个,其中“三无”小区223个,居民人数为98594人。近年来,鱼峰区加强“三无”小区整治提升工作,在全市率先开展“三无”小区治理提升专项行动,共投入财政资金395.43万元,按照“群众参与、政府支持、街道统筹、分工协作”原则,督促抓好“三个落实”,坚持建管并重,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,实现辖区“三无”小区治理全面提升和转变。
一、督促落实主管责任,实现“无主管”到“有主管”转变
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加强党委领导,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,形成社会治理合力。一是提高党组织在“三无”小区覆盖率。以党支部建设带动业主委员会建设,发挥党员的先进性,解决群众需求、民生痛点。通过吸纳退休老党员、无职党员、机关党员,或采取街道下派党员方式,依托社区党组织成立小区党支部、网格(楼栋)党支部或党小组,全面实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,全面实行“三个一”疫情防控工作体系,即区委领导分包一个街道,负责组织、协调、指导该片区的疫情防控工作;由45名处级领导干部及二、三、四级调研员具体联系包点“三无”小区,对所负责的“三无”小区防控负全责;从机关选派52名在职党员到城市社区(城中村)担任战“疫”第一书记,负责所驻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协调指导和任务落实。通过每个“三无”小区派1名处级领导联系,1名干部包干,1名战“疫”第一书记挂点,织密“三无”小区疫情“防护网”。层层分片包干落实责任,做到疫情防控不结束工作不脱钩、责任不脱身。二是探索“红旗网格”共建共治模式。在现有划分网格的基础上,联合小区业主委员会、业主监督委员会、物业服务机构、辖区单位等党组织,成立“红旗网格党支部”,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支部专门负责。目前已经成立网格党支部150余个,横向以党支部书记+物业党组织党员+网格员+下派党员模式开展联防联控,纵向以“社区党委—红旗网格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—网格党员”模式运行。三是优化执法机制改革,下沉执法力量。在各街道成立城管执法中队,实行街道和执法局“双重管理”,党员中队长担任街道党工委委员,参与街道党工委议事决策,强化街道党工委的管理和指挥调度,最大限度地实现城管执法中队管理权移交至街道,有效推动街道权责统一。截止到2020年3月共组建7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,119名执法队员到街道、小区一线开展执法。
二、督促落实分级管理,实现“无物业”到“有物业”转变
政府发挥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,不是包办一切,而是健全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,完善社会治理的政策法规,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。一是制定实施《鱼峰区“三无”小区治理提升转变成标准化居住小区的实施意见》。明确标准化居住小区“12个有”标准,即有封闭管理措施、基层党组织、公共保洁、秩序维护、有停车管理、设施维保、环境养护、宣传阵地、收费制度、长效管理机制、监督员等。对标准指标细化和量化,按照标准组织落实,组成7个考核验收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验收。今年进行实地验收83次,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建议30多处。同时,实行“三无”小区治理提升日报和红黑榜通报制度,对整改完成前三名、末三名的街道予以红榜或黑榜通报。二是加强“三无”小区自治管理队伍建设。坚持完善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,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动,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。在治理提升后小区里实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,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或自管小组,落实业主自我管理责任,引导和教育居民增强“主人翁”意识,实现居民个体由治理“对象”向治理“主体”转变。目前,鱼峰区已有221个“三无”小区成立了自管组或业委会。三是明确职责,加强对业委会和自管组的监管。通过属地社区的领导和管理,明确业委会和自管组的工作职责,落实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,建立业主委员会工作规范化评估机制,引导推动业主委员会依法合规规范运作,形成小区良性互动的综合治理格局。四是对治理提升后引进物业管理的小区,建立小区物业考核约束机制,由区住建局、街道联合对物业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考核评定,结合居民满意度测评、投诉率、考核合格率等对物业企业进行综合评比,考核结果纳入红黑榜信用体系,奖优罚劣。
三、督促落实人防物防,实现“无安防”到“有设防”转变
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,小区是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面对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立足国情社情民情实际,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。一是改善治安环境。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,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对“三无”小区物理围合形成封闭区域,实行封闭管理,安装小区围栏48个,推动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,安装电子监控设备48个,将原来的治安薄弱小区,转变成内部监管达到全覆盖、无死角、无盲区。同时加强人防建设,建立门卫值班室,每个小区配备2名以上安保人员,提高小区自防自管能力,降低治安案件发生率。二是改造维护基础设施。因地制宜对整治后且条件成熟的“三无”小区,广泛征求居民代表意见,在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整体规划停车位。划设机动车停放位842个,新建、改扩建和整修公共非机动车库(棚)62个,设置符合安全的停放电动自行车场所和充电设备;整治排水、排污设施,疏通排水排污管道,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。三是治理卫生环境。营造浓厚整治氛围,从群众身边环境入手,增设垃圾桶319个,合理设置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点,使居民自觉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。将小区保洁纳入辖区环卫综合一体化管理,每个小区配备1名以上保洁人员,垃圾日产日清;广泛动员,深入开展“楼道革命”,发动干部群众一起动手清理楼道杂物、清除“牛皮癣”,整修楼梯扶手、栏杆、楼道门窗,修缮破损台阶,合力形成“有设防”小区。